发布日期:2024-12-22 12:46 点击次数:137
圆山拳是海陆丰地区的一种传统武术,以附城镇圆山村的拳师陈川、陈向攀为代表,其特点和风格以硬马桩步、手脚灵活、技击快速见称,手法有献爪、猴仔洗面等。圆山拳其中一种武术套路属“地功门拳”,有“少林地上飞龙”之美称,是女子所创。
明朝时期福建少林寺对面的白莲庵是少林寺的分支,是正宗少林拳。白莲庵中的尼姑擅长这种拳术,和男子对打不用正面受到攻击,并能巧妙地用地趟动作为守庵防身的功夫。清王朝大破少林寺时,该庵也遭牵连,只逃出“四月大师”尼姑。“四月大师”尼姑逃到福建永春县被一陈姓人家收留,为感其恩,便把该拳艺传授给陈姓人家。从此,该拳便流传于民间,是国家稀有拳种。
清末时期,海丰圆山村前辈陈鸿鼎、陈鸿悦堂兄弟非常喜爱武术,曾两度到福建跟少林派拳师学习拳术,两前辈满后执教村中,陈鸿鼎兼外出教拳及行船。
展开剩余47%民国初年,陈鸿鼎收留了一名在福建打死当地恶霸的叶素裡作为船工。因一次外出教拳比武时,叶素裡用高超的拳术救了陈鸿鼎的性命。陈鸿鼎发现叶素裡拳术高超,便拜其为师,从此叶素裡便在圆山教授陈鸿鼎拳术三年,陈鸿鼎满师后,叶索裡师傅便去“过番”。
后经圆山陈鸿鼎前辈多年总结补充,发展到18个套路:奔、扑、滚、翻、撑、仰、蹬、卧、闪、窜、抖、跳的格斗动作,分上、中、下三盘,其中以下盘为绝招,它既有独特的地趟动作和丰富多彩的腿上功夫,又有南拳的手法特点,也有北腿的腿法风貌;刚柔相济,灵活多变,上下飞腾,独具一格。拳法(俗称32个字套路)有“近功短打、避实击虚、动作猛疾、功守兼备、转肩灵活、见步就势、进退吞吐、刚柔相济。”
圆山拳其中部分套路与笏口拳有雷同之处,同属南少林拳系。其中传人有陈火宗、陈生(20世纪50年代他们在香港创立“圆山国术总会”)、陈锭、陈妙、陈谋、陈代、陈水、陈佛传、陈丁泉、陈孝、陈建儒、陈来光、陈训典、陈训杰、陈清吉等。
发布于:广东省